社會習慣圓謊 勝利就是一切?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08/13 00:17

最後更新: 2016/08/13 00:17

分享:

分享:

公共圖書館內可供外借的《魔力床邊故事》系列藏書,以及《最經典的365夜睡前故事夏之卷》故事書,內容涉及以說謊或出術應付事故或致勝。

有家長發現,坊間有售賣的兒童書,透過故事教小朋友說謊或「出術」應付事故或致勝,並讚揚為機智。有家長為免扭曲孩子價值觀,將家人購買的相關童書棄掉。

其中有故事書的主角刺蝟,以太太假扮自己,欺騙兔子勝出比賽,竟獲讚揚「善於動腦、機智」。這些童書展現的價值觀究竟反映甚麼?

教育大學心理研究學系助理教授林茵斥社會近年將「走精面」,美化為靈活,家長在現實生活中,亦早已習慣為子女圓謊;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賴子文亦指,現在社會彷彿勝利就是一切,就是王者,扭曲的價值耳濡目染下,對學生有大影響。

二人均指出,除了圖書外,不少電視節目及劇集亦曾出現類似情況,只標榜結果勝出,少有探究所用手段及涉及的價值觀問題。

林茵直言,社會近年出現愈來愈多類似的故事內容現實情節。她曾親身經歷,亦在Facebook見到有網民分享類似情況,指一個小孩在郵輪上喝了他人的飲品,當事人及孩子的母親發現事件,孩子的母親不但無斥責小孩不應擅取他人物品,反而說「喝了你的東西,最多我買一杯給你。」看似保護孩子及自己的面子及自尊,實際灌輸錯誤價值觀,在為孩子圓謊。

她指上一輩教導要正直做人,努力生活,但現代社會往往標榜「正直不能上位、不能生活」,甚至將以往形容「走精面」的方法,是靈活處理,但事實是不誠實,亦不值得學習。部分家長已不再直接指出子女錯處,只說「你做得不夠好」,而非「你做錯了。」

林茵指書本內容是否會扭曲子女價值觀,不在於內容本身,而是在乎家長如何向小朋友解說,「若家長亦認同故事的價值觀,又是誰扭曲呢?」她稱,若家長不認同,自會懂得處理。

 

 

撰文 : 杜潔心 經濟日報記者